大家在网上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些城市被调侃的外号,像什么“成冠吸”、“捂着吸”、“吸的肥”、“郑在吸”……你知道这些地方都是指哪儿,网友又为什么会这么戏谑称呼他们吗?
这些外号其实是网友们对所在省份发展不平衡,省会城市过多集中了优势资源,经济远远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的不满情绪表达。比如“成冠吸”,指的就是四川省会成都市,四川其他地市的网友以此来戏谑成都是靠吸收全省优势资源在发展,一家独大,把其他兄弟城市远远甩在身后。
官方数据显示,2023年成都的GDP为22074.7亿元,而四川全省为60132.9亿元,成都在四川的经济首位度(GDP比重)达到了约36.7%。四川排名第二、三位的绵阳和宜宾,2023年GDP分别只有4038.73亿元、3806.64亿元,和成都差距非常之大,其他城市更是连成都的车尾灯都看不到。
那除了四川之外,我国其他省份的“省会经济首位度”如何呢?
排名前三位的是吉林省长春市、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、青海省西宁市,其中长春和银川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了50%,西宁为47.4%。占比超过30%的还有湖北武汉、陕西西安、黑龙江哈尔滨、西藏拉萨、海南海口。占比低于20%的有广西南宁、河北石家庄、内蒙呼和浩特、山东济南、江苏南京。
如果以万亿GDP为门槛,那占比排前三的则是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和陕西西安。
各省具体数据见下表:
从数据上看,中西部省份的”省会经济首位度“往往较高,东部省份则相对较低,省内各市经济发展相对平衡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和中西部省份发展资源相对较少有关,于是这些省份选择了将资源优先集中发展省会,等省会强大后再带动省内其他省份共同发展,这和我国改革开发初期“先富带后富”的战略相似。
近年来,很多中西部省份已经开始对“强省会”战略进行调整,试图打破现在的不平衡格局。比如四川,就规划了川北绵阳、川东北南充和达州、川南宜宾和泸州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,从政策上、规划上、产业上给予这些副中心倾斜,以帮助其更快发展起来。但省会城市长期优先发展形成的强大马太效应,短时间内影响难以消除,这些副中心能否真正成为省会之外的立鼎之足尚需时间观察。
-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
- 成都GDP
- 27座省会城市经济